通訊員 吳亞君 劉一薇 胡智賢
從安康城區(qū)出發(fā),沿包茂高速至流水東下,再沿庫遷路行約6公里便到達漢濱區(qū)流水鎮(zhèn)田心社區(qū)。在這里,200余畝玫瑰(月季)花開得正艷,一幅天藍水碧花美的絢麗畫卷悠然展現。
走進園中,猶如置身花海,微風吹來,一股股花香撲鼻而來,各種嬌嫩欲滴的花兒令人沉醉,一簇簇,一叢叢,妖嬈美麗。前來賞花的游人絡繹不絕,大家邊觀賞美景邊拿出手機在花叢中自拍、合影。
“這兩天花兒開得正艷,每天都有很多游客開車來這里游玩。這種嫁接的高桿月季花期比較長,從今年4月份開始,會一直持續(xù)到10月底。”田心玫瑰園的負責人任洪軍笑著說。
1980年,任洪軍出生在漢濱區(qū)洪山鎮(zhèn)青獅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,初中畢業(yè)后,他就跟同村的親戚一起外出務工,過著年初走、年尾回的生活。下過煤窯、修過摩托車、開過出租車的任洪軍覺得,這樣四處漂泊的日子不是他想要的。
任洪軍說,自己和玫瑰花的緣分還要從一次外出旅行說起。那時正值他工作不順心的時候,心情郁悶的他和妻子一起到外地旅行散心,在參觀完別人的玫瑰種植基地后,他感觸很深,“我以前認為只有在特定的喜慶日子里,玫瑰才能派上用場。”可在一番參觀后,任洪軍了解到玫瑰花兼具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,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產品,比如玫瑰花茶、玫瑰花露、玫瑰護膚品等。于是,他萌生了回鄉(xiāng)種植玫瑰的念頭。
2016年6月,任洪軍經過前期走訪調研,選中了流水鎮(zhèn)田心社區(qū)發(fā)展產業(yè),成立了以高桿月季、食用玫瑰種植為主的安康任軍農林科技有限公司。
起初的創(chuàng)業(yè)之路并不好走,缺乏資金、技術不熟、銷路不暢……任洪軍在種植玫瑰的路途上一波三折。他和妻子一起外出學習種植技術,邀請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,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種植方法。
2019年,任洪軍萌生了將鄉(xiāng)村旅游和產業(yè)發(fā)展結合起來的想法,在社區(qū)“兩委”、第一書記的建議下, 他在自己的園區(qū)成立了集游玩、餐飲于一體的農家樂。游客在玫瑰園區(qū)觀光的同時,又能享受到特色農家美食,臨走還可以在周邊鄉(xiāng)親們的菜園子里購買蔬菜。
“以前他在外務工,我就在家里照顧孩子,在超市里當收銀員,比現在過得輕松多了。從沒想過我們會跟土地‘打交道’,而且這一干就是5年多,F在我在農家樂掌勺,農家樂不忙了就在地里干活。”任洪軍的妻子王選珍說。她特別能吃苦,鋤草、施肥、搬運、嫁接,不光地里的活兒都會干,烹飪美味佳肴也很拿手。
去年受新冠肺炎影響,任洪軍的花卉苗木對外銷售很困難,產業(yè)園區(qū)的各項支出大,但收入甚微。這樣的挫折也曾讓他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,但是他決定繼續(xù)堅持下去。“去年是最難的一年,地里的草見風長,工人的工資不能拖欠,花卉苗木賣不出去,只能四處借錢支付工人工資,好在終于挺過去了。”任洪軍說。
在夫妻倆的不斷努力下,現在,安康任軍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已發(fā)展了200余畝玫瑰(月季)花園、50畝魚塘,通過土地流轉、園區(qū)務工等方式帶動了周邊300余名村民增收,真正起到了帶頭致富的作用,在他園區(qū)務工的老百姓都對“花老板”任洪軍贊不絕口。“我在這里干了好幾年,土地流轉有租金,打工還能掙工資,一年能增加收入一兩萬元,日子一年比一年過得好。”正在進行花田管護作業(yè)的村民陳明峰說。
“今后將在做好玫瑰花種植的基礎上,進一步延伸玫瑰產業(yè)鏈條,打造浪漫經濟,通過‘企業(yè)+合作社+農戶’模式,推動農旅融合發(fā)展,實現經濟效益、景觀效益、生態(tài)效益的多贏,讓玫瑰花成為帶動群眾致富的幸福花。”談起下一步打算,任洪軍信心滿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