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訊(通訊員 杜瀟)漢陰法院聚焦打造新時代“楓橋式人民法庭”升級版,深化運用“3+3+N”工作模式,加強與各類解紛力量的有效銜接,努力助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。
拓寬解紛路徑。積極爭取黨委、人大、政府的重視、支持,加大與相關部門、基層組織在非訴糾紛對接、化解方面的聯動處理,督促各庭室部門開展相關工作,統籌協調人員配備、管理培訓、經費保障、裝備設施等。依托訴前調解工作室、家事調解室、訴調對接中心等平臺,今年以來組織訴前調解583件,調解成功384件,通過基層治理單位組織化解99件。
織密解紛網絡。“3+3+N”工作模式吸收借鑒了“321”基層治理模式中線條管理的思路,法庭內部三類工作人員分別與民間三種綜治解紛力量一一對接,有利于人民陪審員、人民調解員、網格員找準自身定位,多元高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。以澗池法庭為例,截至2023年5月,該庭共審結各類案件309件,其中法官聯系人民陪審員協助辦理案件51件,法官助理聯系人民調解員運用訴前委托調解、“人民調解+司法確認”程序和聯合調解等訴調對接機制處置各類矛盾糾紛100余起。
建強長效機制。建立工作激勵機制,評選先進調解組織、調解能手,探索實行陪審員進行訴前調解參照審理案件予以補貼的機制。結合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(yǎng)工程,探索建立科學、系統的培訓體系,不斷提高人民陪審員、人民調解員、網格員的業(yè)務能力。以“小案件”講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“大道理”,用好典型案例“活教材”,制作“普法微課堂”系列視頻,成效良好。